紫砂壺哪產(chǎn)的好,小編很肯定的回答你,宜興!
為何宜興的紫砂壺好呢,要從它是中國最頗負盛名的古茶區(qū)之一說起。
秦代統(tǒng)一六國后,滇、蜀一帶的茶葉種植沿長江逐步向中下流推行。翻閱史書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早在漢朝便有陽羨買茶”和漢王到茗嶺“課童藝茶”的紀錄,表明宜興早在兩千多年前口開始招收學童,傳授茶葉生產(chǎn)技能了。據(jù)《宜興縣志》紀錄: 陽美“有名小一百三十六’ “離墨山(按即國山,三國時孫皓在善卷洞立國山碑而易名)在縣西南五十里...山.產(chǎn)佳茗,芬香冠他種”。
陳宏林【 北瓜提梁 】編號:P1532517861
山頂佳茗便是云霧茶。到了唐代,連天子也喜好宜興茗茶,要求宜興每年都需要上貢茶葉。唐上元年間(760--762),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證明陽羨茶山產(chǎn)茶,“芳芳冠他境”。因陽羨茶是早于“建茶’ 而南茶北貢的寶貴貢品,故有“陽羨唐貢茶”的美稱。陽羨茶在歷代文人筆下是極負盛譽的。
煮茶須用好水。昔人以為煮茶的水,以“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。在唐代,宜興的金沙泉也成為貢茶時必須同時上貢的煎茶良泉。聽說,當時金沙泉是以陶都特產(chǎn)的紫砂水瓶(古稱雅壺) 為容器,由水路特地運往都城長安。用金沙泉泡出的陽羨茶湯清、色濃,茶香、回味甜。明代學者周高起在他的《洞山齊茶系》中描述陽羨茶、泉時說: “淡黃不綠,葉莖淡白而厚,制成梗絕少:人湯色柔白如玉露, 味甘,芬香藏味中,空蒙深水,啜之,愈密,致在有無之外。
總之, 宜興由于盛產(chǎn)名茶,沏茶所用的用具如茶壺、茶杯、茶杓等也相繼開展起來。
王玉芳【 三腳矮石瓢 (紫泥) 】編號:P1536725576
宜興是寶地,自古以來有文人才子叢聚地,這里曾出過四位狀元,-位宰相。古代名流如晉朝的周處、南北朝名陳慶之、宋末無初詞人、明代聞名的宰相周延儒等,近現(xiàn)代美術(shù)巨匠徐悲鴻、吳冠中等,均出于此地。
很多外地名流也曾到宜興定居。如陸羽為了研究茶,曾到宜興南山種茶、采茶、制茶,在山區(qū)住了很長時間,積聚了豐厚的實踐經(jīng)歷,為他撰寫《茶經(jīng)》獲得了第一手材料。
唐代大墨客杜牧也曾在宜興寓居,在《題茶山》一詩中寫下“山實東吳秀,茶稱瑞草魁”“泉嫩黃金涌,芽香紫璧裁”的名句,來贊賞陽羨茶。
施昌【 磚方壺 】編號:44338
宋代的蘇東坡曾謫居宜興蜀山講學時,十分講究飲茶,飲茶有三個很高的要求: 茶具要質(zhì)量好,茶葉要是陽羨唐貢茶,烹茶的水要是金沙泉。并留有“買田陽羨吾將老,從初只為溪山好”的佳名。
文人輩出,很多人對宜興茶贊賞留詩,無疑為宜興茶、宜興紫砂用具做廣告,為宜興紫砂壺走向天下起到推進的作用。
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:古宜 紫砂 發(fā)表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