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梁壺是紫砂壺的經(jīng)典造型之一,自明代沿襲至今,紫砂藝人競相仿之,引得無數(shù)熱議。提梁款式分素式和花式兩種,其形相傳是從瓦炊、青銅提梁等造型借鑒而來。提梁壺由于壺體與提梁,虛實對比分明,造型優(yōu)美,別具情趣。因其受眾廣,關于提梁的疑問也越來越多,比如東坡提梁壺的傳說是怎么一回事?
吳經(jīng)墓里出土的吳經(jīng)提梁對紫砂史有何意義?為什么顧景舟的提梁壺能在拍賣會上拍得1782萬的高價?是造型取勝還是大師工藝過人。這些提梁的問題總能出現(xiàn)在腦海里,到底提梁有哪意義價值,一起走進提梁的世界去探索。
宜興丁山有個關于東坡提梁的傳說,相傳此壺型最初由蘇東坡創(chuàng)作,是否真像傳說的這樣呢?蘇東坡是宋代的大文豪,四川籍人,為官失落之后來到宜興,并在蜀山定居下來。蘇東坡是個文人,也是個茶人,對茶可以說是癡愛。
關于東坡提梁壺是怎么來的,有好幾個版本,有的說晚上他的書童拿著燈籠晚上照明,他看到燈籠體型有感,繼而以燈籠之形做了一把提梁壺;有的說是他從古代屋的梁柱來考慮做了一個提梁壺,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。最被認可的說法,是來自以前東坡提梁上有他的一句詩“松風竹爐,提壺相呼”。
這句詩句傳說是蘇東坡遺留下來的茶壺上面的,所以東坡提梁壺可能跟蘇東坡的這種詩意以及相關的一些情節(jié)有關。這些都只是一些故事傳說,現(xiàn)在很多提梁叫東坡提梁的有蠻多,蘇東坡到底有沒有做過這種壺,沒有一個完事的記載或考證。
如果說東坡提梁是一個傳說,那么吳經(jīng)提梁是我國目前確切紀年可考證的一款壺。吳經(jīng)得梁的風格跟明代的器物非常接近,尤其是它提梁形式,跟明代家具線條近似,另外壺嘴的根部,柿蒂紋接近明代的一些家具的抽斗拉手,貼面的花樣和一般家族門環(huán)的砥柱圖案類似。
這個壺因為它有確切的紀年,1533年墓藏出土,是屬于明代中期往后一段時間,也這個壺身裝飾也完全呼應。
吳經(jīng)提梁壺之所以為這種造型,完全與當時的一些喝茶習慣變化有關,從宋代開始,茶葉放到壺里面用水煮,置于爐上煮,那提梁高就不那么燙手,實用性強。根據(jù)制作水平、制作工藝和燒制工藝來分析,吳經(jīng)提梁相比供春壺,其時間更早一些,但實際相隔也不會太長。發(fā)掘出的吳經(jīng)提梁,是對紫砂歷史考證非常重要的佐證。
清中期以后,又發(fā)展出雙提梁造型,增添了壺的美觀度。清末民初,也出了不少的提梁壺,以陳光明的《光明提梁》最為突出,方形提梁大度有力,增加層次感。
而到了現(xiàn)代,名家提梁的制作工藝更有了飛躍的發(fā)展,精致的造型贏得各路人士的青睞,在各大藝術品拍賣市場更是激起大浪。其中最貴的提梁要屬顧景舟大師的提璧組壺11件套,在北京保利2011秋拍以1782.5萬成交,歷史上從未出現(xiàn)過如此高價的
紫砂壺,那顧景舟這套壺到底又好在哪里呢?
提璧壺是五十年代后期高莊先生設計,經(jīng)過顧景舟大師數(shù)十次修改后制成,僅壺嘴在七十年代的時候就改了十多次。壺雖是由高莊先生早年設計,但經(jīng)過顧景舟大師的修改,已達到非常高的藝術水平。它的線條運用剛?cè)岵?,每條線都非常嚴謹、端莊,這把提梁壺你說沒角它又有角;說沒有角卻又非常飽滿,顧景舟大師將線條運用到極致。尤其提梁的設計,與壺身非常匹配,與壺身之間的虛實空間對比強烈,極有美感。
提璧壺器型新穎,也是一個劃時代的造型,而無論從造型還是從顧景舟大師所傾注的心血,以及他對紫砂后期所起到的作用,都具有很深的意義。所以以這個價格成交,很多收藏家覺得這個空間還是有的,該壺制作時間周期長,還經(jīng)過高溫燒窯的承受的風險,所以絕對比一般的工藝品來得更不容易,這樣一把壺也很值得收藏。
最有線條藝術感的提梁:曲壺(來源:紫砂壺百科全書)
– THE END –
本站的部分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聯(lián)系客服,我們會在36小時內(nèi)刪除。
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:古宜 發(fā)表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