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細
【名稱】山水石瓢 (原礦老紫泥)
【容量】280cc 【作者】李荷生 - 工藝美術師 美器重推!泥料原礦家藏100目老紫泥 ,壺身泥繪(堆繪)江南山水畫,讓人享受一種享受自然的放松心情,這是這款作品所帶來的怡情自然。此壺具有石瓢的所有元素,梯形壺身,三角把,直流、橋鈕,壺底三粒棋足。壺腹飽滿圓融,精神氣足且骨肉亭勻,壺流與壺肩的夾角陡峭,襯得壺嘴愈發(fā)直拙,三角把橫向延展拉伸,平蓋板上聳起橋鈕,整體氣韻和諧,蘊力十足,著實不負石瓢之名。 石瓢 · 壺型簡介石瓢最早稱為石銚,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。銚從金屬器皿變?yōu)樘掌鳎钤缫娪诒彼未髮W士蘇軾《試院煎茶》詩:“且學公家作名欽,磚爐石銚行相隨”。蘇東坡把金屬“銚”改為石“銚”,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系。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氐淖仙肮拗蟛璞茹~、鐵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壺嘴),又有“梁”(壺提)的砂陶之“銚”用來煮茶,這“銚”也即后人所稱的“東坡提梁”壺,這可謂最早的紫砂“石銚”壺。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,至陳曼生、楊彭年時期,已有了很大的變化,更趨向文人化、藝術化。 “曼生石銚”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使用穩(wěn)當,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暢順,壺身呈“金字塔”式,觀賞端莊。“曼生石銚”與“子沾石銚”相比,雖同為彭年所制,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,后者則剛烈而古拙,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(xiàn)。那么,紫砂“石銚”何時稱“石瓢”呢?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,顧引用古文“弱水三千,僅飲一瓢”,“石銚”應稱“石瓢”,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。 紫泥· 泥料簡介簡介:紫泥,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; 良者寡,而劣者多,呈紫棕色,玩家慣呼“黑紫泥”,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。為江蘇宜興黃龍山,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,礦脈里鐵質(zhì)成份較高泥料內(nèi)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,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;日久使用,漸露鋒芒,養(yǎng)成變化甚大為養(yǎng)壺之最佳教材。泡茶好喝,評價好! 猜您喜歡
|
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
即日起可免費領紫砂壺資料